香港苏富比,1744年苏富比於伦敦设立的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品拍卖商之一。该公司原来是由山姆‧贝克Samuel Baker所创设,早年主要经营书籍拍卖,曾为史上杰出人士如拿破仑等人的大规模藏书提供交易机会。
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,苏富比的拍卖项目便已扩充至相关的版画、勋章与钱币等类别。苏富比也在此时迁往其位於新庞德街上的知名所在地,该址从此成为本公司的伦敦总部。迁移至这条充满流行时尚的大街,同时也宣告苏富比新世纪的来临—画作与其他项艺术品的成交金额终於开始超越书籍和文献类的拍品。迈向更多元的拍卖范畴是一相当审慎的决策,而引领此一变革的要角是大师级画作及素描作品。多元化经营的定调并为本公司日后於1960年代,在彼得‧威尔森Peter Wilson领导下所展现的爆炸性成长,奠立深厚良好的基础。
威尔森於1936年加入本公司,是他将苏富比推向了国际舞台。威尔森在做好十足的准备之后,蓄势迎头赶上印象派与现代绘画在当时急速窜升的超人气热潮。在他任内最出名且影响深远的拍卖会,应属1958年的歌尔史密特Goldschmidt拍卖会。在短短廿一分钟之内就卖出七幅画作,成交总金额高达七十八万一千英磅,是当时成交总金额最高的艺术品拍卖会。塞尚的「穿红色背心的男孩」画作以廿二万英磅售予保罗‧美隆
Paul Mellon,足足超越前次卖出纪录的五倍之多。这在当年可是社会版的焦点新闻,而且还可能是该世纪最轰动的一次艺术品拍卖会。
苏富比远在对手崛起之前就受到市场肯定,并且将艺术推往国际市场,这都得归功於威尔森个人的独到远见。因此,本公司在1955年另辟纽约办事处,而更重要的一举是在1964年买下美国最大的艺术拍卖商:派克–博涅特Parket-Bernet公司。派克–博涅特公司被苏富比买下之后,在印象派与现代画作蓬勃发展的北美市场中,扮演著极为关键性的角色。
身为美国最大的拍卖商,同时也是苏富比的一份子,派克–博涅特於是开始向外寻求更多的机会,海外办事处便如雨后春笋般地接连开张。[朱汤生
Julian Thompson於1973年在香港设立苏富比办事处,成为有史以来拍卖公司首次於亚洲设立的拍卖据点。他并於文华酒店里举办苏富比在亚洲的第一场拍卖会,结果成功极了,从此为香港业务奠定良好根基。朱汤生同时亦见证了多场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单一收藏家拍卖盛会,其中包括收藏家赵从衍、仇炎之、保罗‧博纳Paul Bernat与英国铁路退休基金会等的收藏拍卖。
至今,许多创纪录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价格仍然无人超越,譬如(最近的拍卖纪录)张大千的「泼彩朱荷屏风」於2002年十月以二百六十万美元成交,创下现代国画的世界拍卖新高。同样於2002年,一只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,以超过五百三十万美元的成交价,为苏富比缔造清宫廷官窑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。该只花瓶是在前任大使欧格登‧瑞德Ogden D. Reid位於纽约家里的一间卧室里发现的,当时且被当成灯具使用!
初抵香港时(幸好从未被钻孔),它那贵气逼人的气势可说是轰动一时。一年之后,买主决定将这只橄榄瓶捐赠予上海博物馆,供世人永久观赏!
在亚洲地区,东京、新加坡、台北、上海、吉隆坡、马尼拉与曼谷等地办事处随之陆续开张。苏富比在亚洲刚欢渡过卅周年庆,目前在香港与新加坡两地均有常态性的拍卖业务。